充電樁市場風雲再起!行業發展提速,機構看好哪些機遇?

2月6日,充電樁概念股表現活躍,截至收盤,英可瑞(300713.SZ)、積成電子(002339.SZ)、金智科技(002090.SZ)、奧特迅(002227.SZ)等股漲停,歐陸通(300870.SZ)大漲近9%,英傑電氣(300820.SZ)、阿爾特(300825.SZ)、通達電氣(603390.SH)等股跟漲。

消息面,2月3日,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發佈《關於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目標提出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公共領域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達到80%,同時建成適度超前、佈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

緊隨重磅利好落地,充電樁行業發展受到機構們的一致看好,並稱政策與需求共振,充電樁有望進入加速建設期,遠期市場空間甚至超千億元。

充電樁建設「提檔加速」

近年來,伴隨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充電樁作為支撐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配套基礎設備格外受矚目。

充電樁是為電動汽車充電的充電設施,其功能類似於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機,安裝於公共建築和居民小區停車場或充電站内,可以根據不同的電壓等級為各種型號的電動汽車充電。

近年來,充電樁行業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7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18.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42.2%。迄今為止,我國公共充電樁市場雖已邁入穩定發展期,但依舊無法滿足眾多電動車的充電需求,甚至在用車高峰時會出現「一樁難求」的局面。

根據充電聯盟數據,截至2022年末,國内存量車樁比為1:2.5,增量車比為1:2.7。明顯可見,與1:1的發展目標尚有一段距離。

而根據本次通知安排,試點區域劃分為三類,第一類城市如北京等城市車輛推廣數量(標準車折算)達到10萬輛,第二類如山東等力爭數量達到6萬輛,第三類如海南等力爭數量達到2萬輛,合計標準車數量204萬輛。

華安證券表示,若達到標準樁:標準車1:1的目標,則對應標準樁(60kW)數量為203萬個,按120kW直充樁價格5萬元/個進行推算,新增公共充電樁市場空間將達到510億元。

民生證券認為,經過多年政策鼓勵,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逐步提升,不斷優化的整車性能、成本經濟性及快速叠代的上市新品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預計2025年國内充電樁存量市場規模或超過3000億元。

在投資機會上,英大證券則表示,在充電樁產業鏈當中,關注設備零部件生產商(裝備端)和充電樁運營商(運營端)兩大最主要的環節。

打破盈利枷鎖,高壓快充乘風起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充電樁行業面臨廣闊發展前景,但就目前而言,在充換電體驗上仍存在諸多不足,其中補能速度過慢或為核心矛盾,亦是阻礙充電樁運營廠商難以盈利的關鍵所在。

具體來看,當前補能方式分為換電、大電流快充和高電壓快充三種。

從實現路徑看,換電由於成本高昂、電池新舊問題難以保障多用於B端;大電流快充存在能量損失嚴重,轉換效率低以及熱管理系統負擔較大等劣勢;而高壓快充具備能量轉換效率高、熱量低等優勢,可切實緩解用戶續航焦慮,或為未來主流趨勢。

所以,在新型充換電技術方面,國聯證券、中信證券等機構一致認為,直流快充將逐步替代交流慢充,大功率高壓充電技術發展將加速。

國聯證券表示,高壓快充能夠有效解決電動車里程焦慮等問題,成為未來補能技術演進新趨勢;中信證券認為,行業迎來積極變化,高壓快充車型加速投放引領快充趨勢,直流快充樁替代交流慢充樁提升單樁ASP,單樁利用效率提升帶來運營端盈利提升。

可以預見,未來隨著充電樁利用率的提升,充電樁中遊的運營商盈利難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其中充電樁頭部運營廠商有望率先受益。

根據EVCIPA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公共充電樁CR5為69.04%,CR10為85.79%,在所有充電樁中,星星充電、特來電(特銳德子公司)、國家電網佔據前三;在公共充電樁中,特來電、星星充電、雲快充佔據前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ould you like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on latest updates? No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