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開盤,港A兩地市場輔助生殖概念股高開,其中,港股錦欣生殖(01951.HK)開盤漲超5%,A股達嘉維康(301126.SZ)漲超3%,共同藥業(300966.SZ)、漢商集團(600774.SH)等開盤跟漲,但隨後輔助生殖概念股走低。
輔助生殖板塊開盤活躍或與一則消息有關。
針對關於建議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免費醫療的提案,國家醫保局近日答復,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並鼓勵中醫醫院開設優生優育門診,提供不孕不育診療服務。
國家醫保局表示,醫保部門始終高度重視人口問題,目前已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如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藥保障水平。該局提出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金支付範圍,努力減輕不孕不育患者醫療負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輔助生殖前景可期
不孕症為生殖系統疾病,女性不孕症的原因包括排卵問題、輸卵管或子宮受損及子宮頸異常等。男性不孕症原因包括精子不足、精子功能異常以及精子傳送受到阻塞等。不孕症在全球越來越普遍,主要是由於首次生育平均年齡上升,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環境的因素等原因所致。
由於上述因素影響,不孕不育在國内同樣是一個大問題。據機構測算,國内不孕不育率將從2016年的17.2%提升至2023年的20.4%。輔助生殖目前被業内認為是最有效的治療不孕不育的方法之一。儘管不孕不育率攀升,需求巨大,但我國當前輔助生殖技術滲透率較低,2018年僅為7%,相較美國超過30%的滲透率差距較大。
從滲透率看,儘管中國目前仍然是輔助生殖的新興市場,但隨著近年來不孕不育率的不斷走高,政策的推動等,機構判斷,國内輔助生殖賽道容量廣闊,隨著治療滲透率提升,行業潛在需求空間將進一步釋放。
頭豹研究院的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規模已經達到434.1億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854.3億元。
銀河證券指出,中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較低,提升空間廣闊。未來隨著人們對輔助生殖技術的認知加深、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鼓勵生育的政策放開等,中國輔助生殖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太平洋證券預測,國内IVF行業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增至895億元。
目前國内輔助生殖行業發展如何呢?國家衛健委表示,2016年-2021年6月底,全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從451家增加到539家,經批準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從23家增加到27家,各省(區、市)均有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服務可及性不斷提高。
政策支持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生育率情況,針對不孕不育率上升問題,2021年7月,我國發佈《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其中在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中涉及輔助生殖技術,要求「強化規劃引領,嚴格技術審批,建設供需平衡、佈局合理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體系。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監管,嚴格規範相關技術應用。開展孕育能力提升專項攻關,規範不孕不育診治服務。」
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十七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要求完善和落實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該指導意見直接提出,指導地方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支付範圍。
2022年是輔助生殖利好政策頻出的一年。浙江省衛健委在當年表示,積極推動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針對輔助生殖技術費用高、部分家庭負擔重等問題,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作為2022年「浙有善育」改革重要配套支持政策,加大研究推進力度。
浙江省衛健委介紹,省醫保局制訂的《關於支持「浙有善育」促進優生優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擴大生育保險支付範圍,將分娩鎮痛、早孕期胎兒結構超聲篩查、胎兒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等診療項目納入生育保險支付範圍;制定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治療不孕不育的輔助生殖相關技術醫療服務價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適時將其納入生育保險支付範圍等政策舉措,進一步加大不孕不育家庭醫療保障力度。
除浙江外,在2022年年初,四川省衛健委針對網民建議「補助輔助生殖」的留言,回復網友稱,擬借鑒個别省市的做法,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爭取將常見的輔助生殖技術進行統一定價,將常見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
針對山東網民關於「讓必須借助輔助生殖技術才能生育的家庭納入醫保」的建議,山東有關部門在3月9日也回復表示,下一步,山東將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要求,認真落實國家醫保目錄管理政策,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診療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努力提升患者保障水平。
此外,北京針對輔助生殖的政策可能更讓市場關注。北京2022年2月表示,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範圍,並於3月26日正式實施。不過4月時又稱「根據醫療保障待遇清單相關規定,按照國家醫保局要求,北京市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工作暫緩執行」,隨後Wind輔助生殖指數經歷了長達數月的下跌。直至2022年11月,杭州市和荊門市出台輔助生殖有關項目的專項補貼或項目報銷政策,該指數才有所回升。
輔助生殖概念股一覽
目前,A股市場輔助生殖概念中,根據Choice數據統計,已有22家發佈了2022年業績預告。預增5家,略增1家,扭虧2家,減虧3家。從預告歸母淨利潤增長下限的幅度看,亞輝龍(688575.SH)最多,2022年公司預計歸母淨利潤增長下限398%;從預告歸母淨利潤下限的規模看,達安基因(002030.SZ)最多,2022年公司預計歸母淨利潤下限為51億元。
從資金層面看,1月流入勢頭兇猛的北上資金也對部分個股有所青睐。從增持量佔流通A股比例來看,安科生物居首,1月以來北上資金增持量達到4278.53萬股,佔流通A股比例達到3.65%。
安科生物(300009.SZ)是國家級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2022年受益於旗下產品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持續放量,業績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全年實現盈利6.8億元-8億元,同比增長229.09%-287.17%。
港股方面,錦欣生殖、貝康醫療(02170.HK)也是生育概念股。
錦欣生殖在2019年上市時被譽為「輔助生殖第一股」,目前,公司旗下的醫療機構已遍佈國内成都、深圳、香港、武漢、昆明等地以及海外的美國等地。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約11.38億元,同比增加32.5%;純利約為1.88億元,同比增加15.4%。其中,ARS(輔助生殖)的收入貢獻為44.2%。
國信證券表示,錦欣生殖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長期積累的良好業内口碑及靈活的上市公司平台,通過醫生合夥人制度或股權激勵方式吸引資深大牌醫生,有效提升獲客、獲醫及擴張能力。並購後通過「改擴建+VIP業務+周邊科室拓展」貢獻内生增長動力,2021年以30億並購三甲婦產醫院錦欣婦兒後將構建以輔助生殖為核心的生育全周期服務模式。
貝康醫療是中國輔助生殖基因檢測解決方案的創新平台。貝康醫療的PGT-A試劑盒是首個已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的三代試管嬰兒基因檢測試劑盒,於2020年2月作為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獲國家藥監局注冊,這標志著中國受監管的三代試管嬰兒市場的誕生。2022年上半年,貝康醫療從銷售PGT-A試劑盒錄得收入人民幣1640萬元,毛利率為67.9%。
公司在2022年中報里表示,「我們已合作覆蓋全國200多家醫療機構,包括60家頭部輔助生殖中心,達到了較高的市場滲透率。我們認為圍繞客戶端以持續的研發創新、豐富的產品管線所創造的客戶價值,才是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最大亮點。」
2022年上半年,貝康醫療的收入同比增長36.7%至6857萬元,集團整體毛利率44.1%,與2021年同期相比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