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本質是巨型債務互換 高息重壓下聯儲會無力輸血財政部

【彭博】– 當借貸成本上升時,政府將為舉債支付更多利息。如今,這種財政打擊到來的速度比以前更快。

發達經濟體的一大部分國債是浮動利率的,這是他們國家央行十余年來購買國債的結果。現在隨著短期利率的快速上升,這種浮息債券的兌付成本也變得更加昂貴。

這使美國等國家的財政預算問題變得更加尖銳。目前美國的聯邦債務上限正在日益逼近,而英國政府的利息成本也升至幾十年來最高。與此同時,銀行業卻在收獲暴利。

前英國央行副行長Paul Tucker接受採訪時表示,「政府將部分債務從固定利率轉到了浮動利率,在一些國家,這個問題會發生的更早、更明顯,但其實各地都一樣。」

在量化寬鬆(QE)政策下,各國央行購買了大量政府債券並通過銀行存在央行的準備金來償付債務。由於短期利率為零或接近零,央行幾乎沒有為這些存款支付任何利息。與此同時,它們還能從所持債券那裡掙到利息。

技術上講,它們是盈利的,但中央銀行的存在不是為了賺錢,一般來說他們會把錢退還給國庫。所以真正發生的事情是,發行附息債的政府節約了利息支出,就美國政府而言,每年省下來的利息大約1000億美元。

「債消失了」

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央銀行收到的錢還和之前大致相等,但隨著基準利率的升高,央行為銀行準備金支付的利息卻大幅飆升。從商業角度看,央行從賺錢變成了虧錢,而且當利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在更高水平,央行的損失會與日俱增。

雖然有很多關於央行獨立性的說法,但中央銀行畢竟是政府的一部分。就像美國國債一樣,那些存在央行的計息準備金也是主權債務,為償付這些債務而支付的任何款項最終來自同一個國庫。

德國商業銀行利率和信貸研究主管Christoph Rieger表示,「很多人認為,好吧,既然中央銀行買了這些債券,所以這種債務就沒有了,它們消失了。這種央行是央行,財政部是財政部的想法可要不得。央行和財政部是在一張合併資產負債表裡的。那些債務其實從來沒消失過。」

各國財政部和中央銀行管理彼此負債的方式各不相同,這會導致不同的預算影響。英國和美國的區別就是個很好例子。

英國:蘇納克的壓力

過去十年中, 英國央行把通過量化寬鬆獲得的超過1200億英鎊利潤轉給了財政部。但根據英國的規定,如果英國央行因為持有債券而發生虧損,政府必須把錢打給央行。

這就是英國政府今年利息負擔預計將成長一倍至近5% GDP的關鍵原因,預計利息支出將為該國自二戰以來最高。

「這是QE的副作用之一」,預算責任辦公室負責人Richard Hughes去年11月對議會一個委員會表示。 「我們債務的淨期限已經大大縮短,任何利率的上升只會更快打擊公共財政。」

支付激增可能推動蘇納克政府將在其他地方削減開支,以實現降低政府債務的目標。

美國:債務上限機制

美國與英國的不同之處在於對預算的處理。聯儲會獲利時,需要把利潤支付給財政部。但如果聯儲會虧損,財政部不一定要把錢給聯儲會,這個邏輯和英國不一樣。虧損後的聯儲會資產負債表中一項「遞延資產」會累加,當其再次盈利時,遞延資產數額會下降,這意味著財政影響會在一個較長時間段內攤銷。

今年美國的預算仍然受到打擊。2022年大部分時間, 聯儲會向財政部支付的款項相當於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今年,數字料接近於零。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Dean Baker表示,「現在聯儲會不會給財政部錢了,這次的財政負擔是實實在在的。」

鑒於財政部目前受到聯邦債務上限的限制,這個問題可能變得尤為嚴重。聯儲會那邊1,000億美元的損失可能導致兩黨之間在預算方面的一場角力。 

Baker說,「如果共和黨人要求給出一個具體的赤字目標,那我們不能忘記現在的利息負擔更高,差不多每年1,000億美元,這意味著財政部將不得不在其他地方更大幅度節約開支。」

原文標題QE Was a Giant Debt Swap. Governments Are on the Wrong End (1)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ould you like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on latest updates? No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