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對手是星巴克嗎?

因財務造假栖身於粉單市場的瑞幸(LKNCY.US),正默默向上遊。即便是在流動性不佳的粉單市場,其股價仍從2022年初的9.44美元,上漲至現在的32.13美元(美東時間2023年3月3日收盤價),一年多以來的股價累計漲幅高達240.36%,當前市值為85.17億美元。

2020年3月成立委員會進行内部調查後,瑞幸的股價從超40美元,在短短的兩個月内大跌至1.3美元左右,市值蒸發逾97%。但是在其後的業務重組中,瑞幸似乎活了過來,業績從低位回升,股價也漸漸地反彈,見下圖。

相比之下,市值超千億的「目標對手」星巴克(SBUX.US),股價從2022年初的114.44美元,跌至現在的103.01美元,跌幅9.99%,市值為1,183.89億美元。

投資者對於瑞幸的看法有了明顯的轉變。在公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的業績之後,瑞幸咖啡在粉單市場的股價大漲7.10%。

季績再現盈利,穩了?

2022年第4季,瑞幸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51.9%,至36.95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主要受到月均交易顧客按年增長51.3%至2,456萬人次所帶動。

瑞幸於2022年第4季繼續實現賬面利潤。扣除非持續性款項後的非會計經營溢利為4.2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為經營虧損2363.7萬元;季度非會計淨利潤為1.67億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730.6萬元,但遠低於上一季的5.15億元,財華社認為,2022年第4季内地疫情或是阻礙其增長的主要原因。

從數據來看,瑞幸的第4季業績或顯示出其表現靠穩。但這是否就會一直好下去呢?恐怕未必。

合作店後來者居上

在瑞幸第4季51.89%的收入增幅中,其中自營店收入按年增長41.92%,至26.07億元,佔總收入的70.55%;合作店的收入按年增長87.92%,至8.43億元,佔總收入的22.81%,見下圖。

2022年第4季,瑞幸自營店的總數為5,652家,較上季淨增279家,合作店的總數為2,562家,較上季淨增89家。

從絕對數來看,自營店的新增規模較大,但是由於瑞幸過去主要做自營店,其合作店的基數規模較小,雖然現在淨增僅89家,遠低於自營店的增幅,但合作店貢獻的增量卻很大。從上圖可見,合作店收入的佔比在顯著提升。

從目前的經營數據來看,瑞幸的利潤主要來自自營店。2022年第4季,自營店的經營溢利達到6.15億元,已遠超其整體經營溢利3.13億元。瑞幸沒有披露合作店的經營溢利,但是比較自營店經營溢利與合計經營溢利的數據,或許可以猜測出其合作店很大可能虧損經營,或盈利能力要遠低於自營店。

合作店的收入主要來自物料銷售,其次為利潤分享、設備銷售和外賣服務。從成本來看,物料銷售收入需要抵扣瑞幸採購物料的成本,利潤率不會太高,但瑞幸可以通過批量採購來降低採購成本,從而實現利潤的提升;利潤分享或為「躺賺」的利潤,涉及的成本或相對較低。因此,以合作店的盈利模式來看,要想實現盈利,或需要從「量」入手,以規模效益來降低單位成本。

對於瑞幸來說,合作店相對於自營店的好處是擴張快,資本開支少,能夠在短時間内搶佔市場,又無需支付太高的資本開支,這或是瑞幸這兩年擴張合作店的原因。

但是瑞幸能持續擴張以實現規模效益嗎?

星巴克是瑞幸的對手嗎?

從2022年第4季的經營數據來看,瑞幸的自營店同店銷售額增速顯著放緩,期内增長9.2%,遠低於2022年第1季的43.6%、第2季的41.6%和第3季的19.4%,財華社認為,疫情或是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競爭加劇帶來的衝擊也是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在中國市場有6,090家門店的星巴克,於截至2023年1月1日止季度的中國市場收入按年下滑30.71%,至6.217億美元(約合42.92億元人民幣),比瑞幸的第4季收入高16.16%而已。其中國市場的可比門店銷售額於2023年1月1日末的季度按年下滑29%,表現遠遜於瑞幸,或許可以看出星巴克於期内也受到了整體市場表現的衝擊。

因此單就第4財季的表現來看,星巴克佔不了多少優勢。但瑞幸需要關注的競爭對手或是在星巴克以外。

2022年末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之後,内地的「煙火味」回來了,可以暢想中國的消費市場復蘇箭在弦上。

事實上,早在疫情之前,資本已在佈局咖啡和茶飲賽道,例如初創企業Manner於2021年獲淡馬錫、美團、字節跳動等資方投資,這兩年在快速擴張;百勝中國(09987.HK, YUMC.US)於2020年與意大利咖啡Lavazza成立合營公司後,持續投資於咖啡賽道;漢堡王旗下的加拿大國民咖啡Tims也在内地大幅擴張,並成功將其中國業務在納斯達克上市,該公司於2023年1月17日宣佈已在中國開設了其第600家咖啡店……

除此以外,其他行業的頭部運營商,也憑借廣闊的零售網絡、資金背景等現有優勢,跨界玩咖啡,例如中國郵政、中國石油(00857.HK)、李寧(02331.HK)等通過其廣闊的零售終端賣咖啡,此外還有許多的創業資本,希望能通過咖啡賽道挺進國内的消費市場。

瑞幸的對手可能不是星巴克,而是這眾多概念各異、玩法各異的國内外新進入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ould you like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on latest updates? No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