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社會警告習近平勿對俄提供殺傷力武器和國際刑事法院(ICC)對普京發出逮捕令的背景下,俄中兩國元首在莫斯科會談。雙方同意「通過和談」解決烏克蘭問題,普京又稱願意協助中資企業取代撤離俄國的西方企業。
流亡大亨郭文貴在美國被捕的消息成為本周的熱議話題——檢察人員指控他網絡詐騙、證券欺詐、銀行詐騙和洗錢罪行。多年前要求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的北京低調回應。
同樣在美國,一位新加坡公民成為了眾議院一場中國事務聽證會的焦點——在英美多國紛紛要求政府人員從手機卸載該應用之際,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眾多議員面前極力淡化自己與字節跳動乃至中國共產黨之間有關聯的指控。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上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我們帶你一一回顧。
1. 習普會強調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俄中「親愛的朋友」謀求經濟相互依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一(3月20日)抵達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與習近平一連舉行了兩天會晤,雙方在星期二的正式會談後簽署聯合聲明,強調要「通過和談」來解決烏克蘭危機。兩國提出強化雙邊關係的系列計劃,普京又稱,願意協助中資企業到俄國投資,取代因烏克蘭戰爭而撤離的西方企業。
在國際刑事法院(ICC)數天前針對發生在烏克蘭的戰爭罪嫌批准逮捕普京之際,習近平邀請普京訪問北京。目前,中國並不承認ICC權力。
俄中元首會談之際,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再次警告北京不要向莫斯科提供「可致命援助」,否則中國將是對一場「非法戰爭」提供支持。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The Lowy Institute)研究員徐元敬(Jennifer Hsu)對BBC指出,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援無異於同時排擠歐盟與美國,而這是災難性的。「因此我想中國不可能公然對俄提供可致命援助,但這並不代表這不會秘密進行。」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中國事務高級研究員于潔博士對BBC評論說,習近平形容兩人的會面「坦誠友好、富有成果」,這意味著莫斯科與北京之間仍有某些分歧。
- 習普會同意「通過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
- 習近平與普京會晤:這場中俄元首會談預料將帶來什麼?
【现场画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参加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其举行的欢迎仪式并开始正式会谈。
普京和习近平周一已进行了四个半小时的非正式交流。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两国领导人周二晚些时候将参加文件签署仪式并发表联合声明。 pic.twitter.com/nrg0Zml2S0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21, 2023
“这也真是百年变局之一部分,我们共同来推动”。
摄影机记录下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结束与俄罗斯总统的会晤,步出克里姆林宫时,他向普京道别时说道。 pic.twitter.com/X3RiHKW2SF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22, 2023
- 國際刑事法院頒令拘捕普京,指控他犯下戰爭罪
2. 中俄漸行漸近 中美國際角色受檢驗
習近平與普京高調會晤,觀察人士提醒,中俄兩國關係主要建基於對美國霸權同仇敵愾。
本周,中國美國商會發表對其900多家會員企業的最新年度調查,首次顯示55%的企業不再將中國視為前三大投資重點之一,即它們應投資發展業務的地方。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表示,美國企業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態度「比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更加消極」。
同樣在本周,總部在美國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表另一項調查,顯示英、法、德三國的歐洲年輕人對於美國作為「世界警察」的角色,以及中國逐漸增強的經濟體量感到擔憂。
- 美國企業對在中國開展業務「更加消極」
- 研究發現歐洲年輕一代對中美均持批評態度
3. 美國起訴郭文貴詐騙等罪上熱搜 中國冷處理
美國當局指控居住在紐約的中國地產業大亨郭文貴策劃了一場10億美元騙局,其涉嫌罪行包括網絡詐騙、證券欺詐、銀行詐騙和洗錢。
郭文貴是中國政府的批評者,曾與前白宮首席戰略顧問斯蒂芬·班農(Stephen Bannon)關係密切。
在被問到對該案的看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沒有正面回答,稱「注意到了有關報道。」
中國大陸媒體以簡短的通稿進行報道,稱郭文貴為「潛逃美國的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報在逃人員」,並引述美國司法部指他「用騙來的錢來滿足自己及家人」。
- 中國流亡商人郭文貴在美國被控詐騙10億美元,北京低調回應
4. 美國國會召開TikTok聽證會 周受資接受質詢
在全球對於TikTok的懷疑態度越來越強,且可能導致美國對這一中國應用程序實施禁令之際,如今焦點落在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周受資(Shou Zi Chew)身上。
這名40歲的新加坡人星期四就該應用程式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以及被指與北京有關聯等問題,向美國眾議院能源及商業委員會(US House Energy and Commerce Committee)作證, 歷經超過四個半小時。
周受資在這一場不尋常的聽證中接受議員連番提問,當中不乏尖刻和窮追猛打的攻擊。無論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都咬住不放。
TikTok一名發言人在事後表示,這些政客是在「嘩眾取寵」。
- TikTok首席執行官被拷問四個半小時, 美國聽證會上他都說了些什麼?
- TikTok美國聽證中的關鍵人物周受資
https://www.instagram.com/p/CqKJfnWPLaW/
5. 中國東航空難一週年 民航部門稱調查仍在繼續
中國東方航空MU5735客機空難發生屆滿一年,死難者家屬迄今仍在等待調查結果。中國民用航空局稱,「事故非常複雜、極為罕見,調查還在持續深入進行中」。
2022年3月21日下午,由一架美國波音737-800型客機執飛的東航MU5735客機從雲南昆明飛往廣東廣州途中,墜落廣西梧州藤縣琅南鎮莫埌村附近山谷,機上132人全部罹難。MU5735空難由此成為自1994年以來中國本土最嚴重空難。
中國與國際民航事故調查規定均有要求在事發後一年公布調查結果,但這並非強制規定。中國民用航空局星期一晚間稱:「技術調查組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開展原因分析及實驗驗證等工作。」
美國方面也獲邀參與是次調查,相關方面回應BBC中文查詢時稱,將繼續支持中方的調查工作。
- 中國東航波音737客機墜毀一週年 調查結果尚待問世
6. 馬英九擬返鄉祭祖 其大陸之行引關注
台灣前總統,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赴中國大陸祭祖,為期12天的行程預計訪問南京、武漢、長沙、重慶與上海,並率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這是自1949年兩岸分治74年來,首次有中華民國卸任總統踏足中國大陸。
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過歷史性會晤。但據報他這次到訪大陸期間,不會與習近平見面。
值得留意的是,馬英九訪陸行程料與蔡英文總統訪美行程有所重疊。對此,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強調,馬英九在春節前已規劃訪陸,事前不知道蔡英文出訪行程,完全是巧合。
- 74年來首次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登陸」祭祖是否有政治意味
7. 瑞銀集團收購瑞信 百年老字號跌倒恐漣漪不斷
硅谷銀行危機48小時內政府就接手,一波未平,更大的瑞信危機接踵而至,上星期三(15日)股價暴跌,到星期日(19日),這場危機就以一場史詩級交易,暫告段落。
瑞士聯邦政府宣佈,瑞士信貸將被瑞銀集團收購,交易總對價為30億瑞士法郎(32億美元)。這相當於17日收盤市值的40%。
- 瑞信危機背後的三個關鍵問題
您也許還會對本周的這些故事感興趣:
- 伊拉克戰爭20週年:美國及其盟友為何入侵伊拉克?
- 台積電赴德國設廠:為何引發台灣與歐盟「晶片外交」爭議
- 越南為何不願認可奪得奧斯卡獎的關繼威?
- 《小熊維尼:血與蜜》突取消香港和澳門公映
- 法國養老金抗議:一場馬克龍政府注定難逃的危機?
中国首都北京近日迎来今年以来最强沙尘暴。这个拥有2100多万人口的城市被浓浓的浮尘笼罩。气象台发布“黄色”预警,大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小于1公里。
有居民表示,城市仿佛“漫天黄土”。还有行人称,沙尘暴使得“地铁里也是一股土的味道”。 pic.twitter.com/UOhse7NSWc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23, 2023
68岁的穆沙在乌干达有12位妻子、102个孩子和578个孙子。
乌干达是全世界生育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当地允许一夫多妻。但穆沙说,养育小孩面对许多问题,包括凑齐学费、准备生活用品与开销等。 pic.twitter.com/OIgQWHrjV1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23, 2023
最近,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被控向前成人片女星支付封口费一案再度成为焦点。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它为何让特朗普可能被捕? pic.twitter.com/uXrVXpzIrc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23, 2023
在俄罗斯,学中文的人数在乌克兰战争开始后大幅增加。
由于入侵乌克兰遭到国际制裁与孤立,莫斯科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国。有当地中文老师表示,他的学生人数在去年增加两倍。
人资公司的统计则显示,去年俄罗斯有将近11,000个职缺要求中文技能,比起2021年多了44%。 pic.twitter.com/6BTh4WUe8H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2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