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創板塊牛股層出不窮。
4月4日,易華錄(300212.SZ)開盤大幅跳空,上漲超過11%,隨後強勢震蕩,尾盤其股價再度拉升,收漲16.63%,目前公司報收46.5元/股,市值達309.6億元。
今日的大幅高開,來源於一則利好。4月3日,易華錄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華錄集團正在與中國電科籌劃重組事項,華錄集團擬整合進入中國電科,該方案尚需獲得相關主管部門批準。
兩家央企均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根據國資委去年年底更新的央企名錄,中國電科排在名錄的第8位,華錄集團在第92位。
據悉,中國電科在2021年完成了對中國普天的吸並重組後,總市值超6000億元,旗下上市公司增至16家,包括海康威視、國睿科技、衛士通等等。
整體看,兩大央企集團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等領域具有業務相關性和協同性,本次重組將強強聯合,進一步擴大中國電科的規模優勢、創新優勢和市場優勢。
近些年央企的資產整合成為趨勢,通過合並同類項實現產業的做大做強,包括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兩家企業在水泥、玻璃纖維等多個業務板塊重合,以及寶鋼和武鋼的重組等,都是代表性案例。
易華錄為中國華錄集團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自去年10月末至今,資本市場刮起一股數字經濟的東風,公司的股價表現強勢,期間累計最大漲幅約為240%。
巨大漲幅的背後,易華錄的質地究竟如何?
易華錄是國内藍光數據存儲的「領頭羊」,在信創產業鏈中,數據存儲是很重要的一環,只有確保數據要素能夠長期穩定的存儲、不丢失,才能談得上數據交易或其他業務,易華錄的藍光存儲正是長期數據存儲的不二之選。
通俗地說,過往傳統的數據存儲是以硬盤存儲為主,由於物理特性,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等問題,其實並不適合作為長久存儲的介質,而藍光產品是在保護塗層和記錄材質上使用了新一代材料,具有極強的抗劃傷和抗指紋污染的能力,其使用非接觸讀寫機制,即便需要頻繁讀取的數據,也不易產生損耗。加之其高兼容性、通用性等特徵,藍光存儲頗受市場歡迎。
易華錄的主營業務為通過建設政府大數據基礎設施,打造數據湖生態運營,所謂數據湖,就是一個由藍光存儲器匯聚成的數據集中水池,屬於公司獨創。
截至2022年11月,易華錄已在全國落地33個數據湖項目。需要進行數字新基建的城市,或者部分數據處理量較大的大型企業,都需要這樣的數據湖系統,也都是易華錄的潛在客戶,市場的潛力可謂巨大。
在易華錄的主營業務構成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佔比42.5%,政企數字化佔比約44%,數據運營服務佔比約為13.5%。
近幾年,公司將重心由數據湖建設轉向運營,挖掘運營價值,投資速度開始放緩。
業績方面,自2019年至2021年,易華錄營收開始逐步下滑,分别為37.44億元、25.87億元、20.20億元,一改以前的增長態勢,同期歸母淨利潤更是由盈轉虧,分别為3.84億元、5.61億元、-1.67億元,2021年公司業績首次出現「暴雷」,讓投資者大跌眼鏡。
關於利潤下滑,易華錄解釋稱一方面與會計處理政策調整有關,另一方面與業務拓展,研發及銷售費用增加有關。不過根據此前公佈的2022年業績預告,易華錄預計去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052萬元-1578萬元,業績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整體來看,易華錄佔據數據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公司是很多地方政府、以及華為的生態合作夥伴,技術實力可見一斑,近期ChatGPT概念風靡全球,各大科技巨頭攜巨資殺入AI賽道,迫切需要的高質量數據來訓練自家的AI應用,而易華錄正坐擁這樣的數據資源,伴隨著未來國内數據需求的爆發,公司的投資價值不可小觑。
在2月份中旬,易華錄曾表示,公司的人工智能訓練資源庫正在研發,且已作為非公開發行的募投項目申報,基於政務數據授權所取得的大量數據資源運營權,可為AIGC領域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數據資源。此外,公司在智慧城市和政企數字化方面的諸多業務均可為ChatGPT提供應用場景,且已和潛在合作方展開業務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