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焦點

盤後大跌,美光怎麽了?

美國内存芯片供應商美光科技(MU.US)在公佈了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第4財季及2023財年業績。但業績發佈不久後,公司股價在場外交易時段持續下挫,一度下跌逾5%。 見下圖,儘管今年存儲芯片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業績更是轉盈為虧,但是在半導體股英偉達(NVDA.US)的AI熱潮帶動下,美光科技今年以來的股價不跌反漲,現價68.21美元較年初時的49.98美元漲了36.47%。 不過,其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季度業績及財政年度虧損均大於預期。 8月財季,美光科技的季度收入同比下滑39.64%,至40.1億美元,扣除一次性款項後的經調整淨虧損達到11.7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6.21億美元。 於截至8月31日止的2023財年,美光科技的年度收入同比下滑49.48%,至155.4億美元;扣除一次性款項後的經調整淨虧損達到48.6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盈利94.75億美元形成鮮明對比。 行業内產能過剩問題持續,美光虧損未見改善是影響其業績日後股價表現的主要原因。 美光科技的主營業務與面向市場 美光科技成立於1978年,主要設計及開發存儲和半導體技術,產品應用於從計算、網絡、服務器,到移動、嵌入式、消費類、汽車和工業設計等各個領域。 美光的主要產品包括DRAM和HAND,還有NOR。 DRAM產品是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半導體器件,具有低延遲,提供高速數據檢索和各種性能特點。當電源關閉時,DRAM產品會丢失内容,最常用於客戶端、雲服務器、企業、網絡、圖形、工業和汽車市場。LPDRAM產品的設計符合性能和功耗標準,主要銷往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市場(包括chromebook和筆記本電腦的客戶端市場),以及汽車、工業和消費市場。 NAND產品是非易失性、可重寫的半導體存儲設備,提供具有多種性能特徵的高容量、低成本存儲。NAND用於企業和雲、客戶端和消費者市場的固態硬盤(SSD)以及可移動存儲市場。託管NAND用於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以及消費、汽車和嵌入式市場。低密度NAND可用於汽車、監控、機器對機器、自動化、打印機和家庭網絡等。 NOR產品是提供快速讀取速度的非易失性可重寫半導體存儲設備。NOR最常用於可靠的代碼存儲(例如,嵌入式系統中的啓動、應用程序、操作系統和就地執行代碼)和頻繁更改的小數據存儲,可用於汽車、工業和消費者應用。 DRAM為美光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比在七成以上。見下圖,在截至2023年8月末止的財政年度,不論是DRAM還是NAND產品,收入貢獻均顯著下降,主要因為存儲芯片的產能過剩。 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存儲器和存儲產業環境急劇惡化,許多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加上全球和宏觀經濟挑戰,以及客戶調整庫存水平導致的需求減少。其DRAM和NAND的平均銷售價格和出貨量大幅下降,因此其所有業務部門和幾乎所有終端市場的收入均有所下降。 從終端市場來看,美光面向的領域包括: 計算和網絡業務:主要面向客戶端、雲服務器、企業、圖形和網絡市場的内存產品。 移動業務分部:面向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市場的内存和存儲產品。 内嵌業務:面向汽車、工業和消費市場的内存和存儲產品。 存儲業務:面向企業和雲、客戶端和消費者存儲市場的固態硬盤(SSD)和組件級解決方案。其中計算和網絡業務的收入貢獻最大,從過往的業績數據來看,該業務分部的盈利能力也最強,正常時期的經營利潤率可達到45%以上,移動和内嵌業務的分部經營利潤率在正常年份也可達到32%和34%左右,存儲業務的經營利潤率大約為15%的水平。 但是,由於產能過剩問題,需求顯著下滑,這些業務無法達到規模效益,除了内嵌業務還能維持盈利外,其他幾個業務分部均錄得經營虧損。 從其客戶分類來看,隨著新能源車的發展,2023年6月1日,汽車、工業和消費者領域的客戶佔比由前一年的15%迅速提高到25%,成為美光主要的客戶層,而在2022年,手機是其主要客戶層,但是消費電子需求下滑,嚴重影響到美光的產品需求。 一方面,由於需求下滑,庫存囤積,產品定價持續下滑,美光不得不為其庫存確認減值。另一方面,該公司不得不降低產能開工率,開工不足帶來的閑置產能成本等也嚴重拖累了其業績表現。 也因此,美光科技於2023財年各個季度均錄得虧損。而中國對其安全檢查,更進一步令其業績表現受壓。2023年上半年,美光科技在中國銷售的產品面臨安全檢查,並限制了擁有關鍵信息的基礎設施運營商不得購買其產品。美光在大中華區的收入佔了全球收入的四分之一,而其中有一半的收入或涉及這次的限制,因此這一政策將對其構成重大影響。 總結 美光科技坦言,大部分客戶仍在去庫存,預計客戶的庫存水平有望在2024年初恢復正常,部分客戶或趕在行業復蘇前,趁著低價戰略性購買DRAM和NAND。 今年初中國對其網絡安全問題的決定已經影響到其業務,尤其是在中國的本地數據中心和網絡市場,不過該公司表示仍在努力服務不受有關決定影響的客戶。但該公司承認將在短期内影響到其需求,而且可能會降低其全球市場份額。 簡單來說,由於手機等消費電子需求疲弱,存儲芯片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要到2024年才會好轉。AI發展或許會是一個契機,與傳統服務器相比,AI訓練服務器的DRAM和NAND含量明顯更高,技術復雜性更高,產品價值更強,盈利能力更高,但從數量上來看,需求或不如傳統應用那麽高。因此在短期内,只有等待存儲芯片的傳統需求整體復蘇,美光或才能迎來業績的回升,這可能要到2024年下半年之後才有望出現。

黑科技!華為「星閃」橫空出世,概念股持續活躍!

A股向來不缺風口,近期,華為的「星閃」技術橫空出世,又令市場資金趨之若鹜。 9月28日,星閃概念股走勢活躍,其中,萬集科技(300552.SZ)漲近13%,雷神科技(872190.BJ)漲11.1%,歐菲光(002456.SZ)漲9.97%,漫步者(002351.SZ)漲6.44%,此外,創耀科技(688259.SH)、九聯科技(688609.SH)、當虹科技(688039.SH)、高鴻股份(000851.SZ)均跟漲。 秒殺藍牙!星閃Nearlink的「星星之火即將燎原」 9月25日,在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上,號稱華為MatePad「十年問鼎之作」的MatePad Pro 13.2英寸正式亮相,其搭載了支持星閃的華為M-Pencil(第三代)觸控筆,是全球首款採用星閃技術的終端產品。 基於星閃技術,上述M-Pencil的壓感採樣及發射頻率相比藍牙都提高了6倍以上,落筆的筆鋒更迅捷,筆鋒的變化更細膩,秒殺藍牙技術。此前華為發佈的「爭氣機」mate60 pro,其實也搭載了黑科技「星閃」技術。 所謂的星閃技術,相較於傳統無線通信技術,如藍牙、Wi-Fi等,具備更低功耗、更快連接速度、更低時延、更穩定的連接能力、更廣泛的覆蓋能力和更強大的組網能力。據悉,星閃技術在覆蓋距離方面,相比藍牙要提升2倍,連接設備數提升10倍以上。即便目前很多設備是藍牙或者Wi-Fi,也沒關系,星閃可以兼容以上技術。 當前星閃只是率先在手機等終端應用,後續將進一步拓展至其他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工業信息化等領域。未來星閃將有望全面替代藍牙,構建全新生態,實現連接體驗的全面升級。 例如在智能家居領域,據星閃聯盟所述,通過星閃網關路由器,我們手中的手機、耳機、音箱、電視以及各類智能家電、家居產品都能快速接入星閃網絡,路由器將作為核心星閃技術落地入口,成為連接家中各類智能終端的新方式。 未來,星閃還可能會成為自動駕駛的前置條件,利用其低功耗、低時延的特性,在車與車之間形成互聯,在自動駕駛過程中也能夠提供更高效率,可以說,星閃技術是萬物互聯時代的前奏,其發展與鴻蒙生態相得益彰。 中金公司認為,高質量的網絡連接是萬物互聯生態構建的重要前提之一。而當前無線短距通信生態相對割裂,藍牙、Wi-Fi等因技術側重點不同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標準聯盟。星閃技術致力於彌補藍牙及Wi-Fi技術各自的缺點,滿足AIoT時代多樣化場景的演進需求,中長期看,看好星閃與現有短距通信技術兼容並包,打開無線連接產業的新興想象空間。 事實上,星閃技術的出現其實迫不得已。2019年,彼時華為被海外制裁,被撤銷了藍牙技術聯盟會員身份,「連接」這件事直接關系到科技產品的使用體驗,華為很尷尬,不得不自立門戶,牽頭研發「星閃」,並於2020年9月成立星閃聯盟。 直到今年8月4日,星閃技術算正式面世,華為CEO餘承東才終於喊出那句憋了很久的「遙遙領先」。他表示,華為是把在5G通信技術連接的技術能力用在了星閃技術中。 目前,星閃標準的產業化落地已在逐步推動,星閃聯盟成員已超300家,其中涵蓋芯片、模組、設備、解決方案、測試、運營和安全服務等全產業鏈上下遊,創耀科技(688259.SH)、九聯科技(688609.SH)、當虹科技(688039.SH)、國科微(300672.SZ)、匯頂科技(603160.SH)、四維圖新(002405.SZ)等上市公司均包含其中。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星閃技術仍處在市場推廣的早期,未來將會遇到很多困難,能否對WiFi、藍牙等技術產生衝擊,尚需時日觀察。此外,在成本方面,星閃芯片價格相比藍牙芯片貴很多,也不利於其推廣和滲透。 不過有業内人士稱,由於藍牙的交付量非常大,它的成本確實比較低,星閃確實是要貴一些,隨著華為生態鏈的成熟,未來大規模的採用是可以預料的,星閃芯片的成本也將逐步下行。 相關投資機遇梳理 A股沾邊星閃技術的概念股並不少,近期走勢較為活躍,財華社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相關資料如下—— 創耀科技(688259.SH):公司是華為NearLink星閃芯片的核心制造商,公司證券部透露,旗下星閃芯片主要搭載於華為鍵盤、鼠標、手表等AIoT設備,後續可能會有車載應用,目前暫未向手機端供貨。據了解,其星閃芯片已完成流片量產,將於今年下半年與IoT產品客戶共同立項,進行搭載星閃芯片的高性能無線終端設備的開發。 九聯科技(688609.SH):當前公司基於鴻蒙操作系統的智能終端和通信模組產品已經具備落地應用能力,可為客戶提供良好可靠的全場景交互體驗。同時,公司積極儲備星閃新技術與新標準,加速新產品孵化進程。 數碼視訊(300079.SZ):公司已加入由華為牽頭成立的星閃聯盟,成為聯盟智能汽車產業推廣組及安全組的支持單位。 海能達(002583.SZ):公司作為星閃聯盟的會員單位,對相關技術研究、標準制定及產業落地等保持積極跟蹤。 艾為電子(688798.SH):公司是國内智能手機中數模混合信號、模擬、射頻芯片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隸屬華為供應鏈。公司旗下的射頻產品滿足星閃技術,能夠提供更低時延、更低功耗、更廣覆蓋、更安全的連接體驗。 高鴻股份(000851.SZ):公司在星閃技術的總體架構、接入層技術、設備規範和測試方法、多域協同等方面開展了技術研究和標準化。 樂鑫科技(688018.SH):公司是國内WiFi MCU龍頭,深耕物聯網市場,其全球出貨量市佔率靠前,受到小米,塗鴉智能,科沃斯,螞蟻金服等下遊或終端知名客戶的廣泛認可。公司作為星閃聯盟的會員之一,後續將積極參與星閃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可怕!這個指數20年里暴跌98%,逼近「歸零」,改革要來了

2023年以來,在外圍多國股市一片紅火的情況下,港股卻表現得比較疲軟。其中,港股市場創業板的表現用某些投資者的話說那是相當的「辣眼睛」,甚至因為表現太差而「反向」引起了高度關注。 20年里累跌98%,對新股吸引力「歸零」 1999年,港股市場推出了創業板,彼時這個板塊的定位是給不具備主板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及創新企業上市募資。不過,推出沒多久,創業板就遭遇了「科網股泡沫」,在科網股暴跌的帶動下,不足三年的時間里,創業板指數暴跌近90%。 面對此情此景,港交所想到的辦法大概就是這把玩砸了,重開一局。 2003年,港交所啓用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以下簡稱「標普創業板指數」),基點為1000點。 卻沒想到,時間過去20年,這把又玩砸了。 9月27日,標普創業板指數再跌0.37%,截至收盤只剩24.13點,2023年年内跌幅已超33%,而在過去20年里累跌近98%。 從成交量來看,標普創業板指數也是「越過越抽抽」,近期全天成交額已不足1億港元。 標普創業板指數表現如此,可以想見該板塊的基本功能已經難以實現。 數據顯示,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有341家,規模其實很小。 而就在這些創業板公司中,總市值最大的洪橋集團(08137.HK)也只有不到40億港元市值,連主板「大塊頭」騰訊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中國移動(00941.HK)的一個零頭都比不上。 另外,創業板個股中,股價超過1港元的佔比也很低,只有不到20家。另一邊,超過半數的創業板股票近期處於零成交狀態。具備股價低、成交低等一些特徵的股票一般被冠以「仙股」的名頭。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創業板對新股顯然已經沒有什麽吸引力了,這個板塊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迎來新鮮血液了。 據統計,2023年至今,港股市場的新股全部為主板上市,創業板直接就給「忽視」了,而上一只在創業板上市的股票還是裕程物流(08489.HK),該股於2021年1月13日在創業板上市。 這也就是說,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港股創業板沒有赢得任何一只新股的青睐,簡直「慘不忍睹」。 創業板越來越不行,原因何在? 港股市場在全球範圍内亦是數得著的知名資本市場,很難想象創業板的表現何以會如此之差? 其實創業板之所以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 例如,創業板最初的定位是給不具備主板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及創新企業上市募資,但後來港交所不斷「打補丁」,許多原本不能在主板上市的企業紛紛也湧向主板,從某種程度上「吸血」了創業板。 這也導致創業板逐漸失去了對新股的吸引力,其結果就是板塊多年沒有「上新」。 與此同時,創業板内一些公司還紛紛「出逃」,轉向主板上市。 另一方面,標普創業板指數在過去很多年沒有調整指數的成分股,這也是導致指數表現一日不如一日的一個原因,進而喪失對新股的吸引力。 在逐漸「沉淪」後,創業板逐漸變成了一個「仙股」遍地的市場,而這些「仙股」還在玩一些「割韭菜」的套路,進一步趕跑了投資者,進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創業板亟需改革,方案有望年内就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港交所不打算重開一局了,而是設法通過改革的方式盤活現有的局面。 港交所此前就表示,將儘快就創業板(GEM)改革向公眾展開咨詢,並成立專責小組處理有關創業板的檢討,以吸納來自投資者和證券業内代表的意見。 9月26日,港交所終於發佈公告稱,就GEM(創業板)上市改革咨詢市場意見,時間為期六周,將於2023年11月6日結束。 據了解,香港聯交所表示,此次刊發的有關創業板(GEM)上市改革的咨詢文件,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别為引入「簡化轉板機制」、全新的財務資格測試、將GEM發行人的持續合規要求與主板一致、縮短控股股東IPO後禁售期。 其中,建議引入全新的「簡化轉板機制」備受關注。 根據咨詢建議,允許合資格的創業板發行人轉往主板時無須委任保薦人進行儘職調查,也不需要刊發招股說明書。 這種做法顯然比之前的轉板規定更為寬松,同時有助於轉板企業降低合規成本。 全新的財務資格測試是指,對於首次上市規定,為大量投入研發活動的高增長企業推出新的資格測試。採用此新測試的創業板上市申請人,除符合其他條件外,須確保其在上市前兩個財政年度的合計研發開支不少於3000萬港元,而每個財政年度的研發開支佔同期總營運開支達15%或以上。 總的來看,港股市場的創業板已經喪失了基本職能,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具體的改革方案有望在年内就拿出來。而改革方案能否令港股創業板「煥發新機」則仍需持續跟蹤。

休市十天,持股or持幣?「紅十月」能否如期而至?

隨著「超級黃金周」的臨近,很多人已無心戀戰。不少投資者又要面臨「持股還是持幣過節」的靈魂拷問。 9月27日,A股三大指數震蕩反彈,截至發稿,新能源、醫療板塊成為反彈的急先鋒,賺錢效應似乎在回暖。但由於今日是節前倒數第二天,是法定出金日和逆回購日,市場亦面臨一定兌現壓力。 本輪假期A股一共休市長達10天,如果是持股,應採取什麽樣的投資策略或者板塊機會,持幣的話,果然可以規避風險,但如果「紅十月」如期而至,亦有踏空風險。此外,近期的國債逆回購應如何操作,也是投資者當下最為關心的話題。 靈魂拷問:持股or持幣? 持股還是持幣,主要還是看未來的預期收益,根據過往十年的統計規律看,A股市場往往呈現節前縮量下跌和節後放量上漲的特徵,資金返場明顯。 光大證券的研報顯示,在國慶假期之後的市場表現通常較好,2010年至2022年節後首日開門紅的概率高達69%,平均漲幅為0.7%。而節後5個交易日的上漲概率高達92%,平均漲幅為2.4%。可以看到,節後首周市場往往有較佳的表現,「紅十月」仍值得期待。 宏觀層面來看,房地產風險已經基本暴露,經濟基本面的邊際修復繼續,8月27日,史詩級别的「四箭齊發」大利好,也彰顯出管理層對於資本市場旗幟鮮明的支持態度,政策底已然顯現,市場底亦不會太遠。 數據顯示,近期上證指數的動態市盈率約為13倍,而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1664點時的動態市盈率為13倍,當下投資性價比已經凸顯,屬於「遍地是黃金」的階段。 此外,美聯儲暫停加息靴子落地後,海外市場擾動有限,9月份指數「磨底」階段特徵明顯,外部風險對A股的衝擊已經「鈍化」。尤其是近日中美雙方更是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進一步顯示出中美關系的改善,這也將對於外資的持續流入起到積極穩定作用。 綜合考慮當下宏觀背景、較低的估值水平,海外風險及外資動向,指數整體易漲難跌,大盤和優質個股進一步向下的空間不大,不少人對節後行情較為樂觀,傾向於持股過節。甚至有股民表示,節後甚至不排除「V型反彈」行情。 不過本輪假期時間較長,持幣過節的呼聲也很高。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如果是持有中長期價值投資的股票,拿著沒問題,如果只是短期的,這個交易空置時間比較長,就會有更多不確定性。 前不久召開的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整體基調偏「鷹」,此外,9月29日美國將會公佈核心PCE物價指數,10月4日將公佈ADP就業人數,這些數據很可能會對於美國乃至全球資本市場預期產生一定影響,繼而通過影響美債利率來間接影響A股節後行情,市場風險偏好能否真正扭轉,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經濟新的驅動力方向不明晰,市場沒有明確的板塊性機會,政策刺激效果持續性仍待驗證,向上空間仍然不足,當前這個情況下不宜持有較大倉位。 據統計,超過半數私募機構保持中性倉位過節,進可攻退可守。在博弈節後開門紅與規避假期風險之間如何保持平衡,考驗著機構投資者的決策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傾向於持幣過節的投資者正進行國債逆回購,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資金利用率。 國債逆回購本質是借了一筆超短期貸款給有國債券的人,對方以其做質押,然後你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舉例而言,如果投資者選擇買入1天期的品種,在今年中秋、十一和周末組成的連續10天休市下,投資者可享受11天的計息時間,可謂「金錢永不眠」。 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十一長假前選擇將流動資金進行國債逆回購的,需在9月27日15時30分前進行操作,晚於這個時間操作將不能享受十一長假的利息,即28日再參與,將享受不了假期收益。 板塊機遇何在?機構激辯後市方向 如果傾向於持股過節,防止踏空風險,應佈局哪些方向,也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在指數方面,粵開證券研報顯示,國慶節前市場相對保守,節後指數上漲概率更大,其中大盤指數相對穩健,中小盤指數賠率更高。在上漲的年份中,創業板指、中證500等偏成長風格的中小盤指數,漲幅明顯優於大盤指數。 關於行業配置,東吳證券表示,復盤歷史,政策和產業趨勢是四季度風格的核心決定因素,當盈利改善且政策寬松時,四季度市場風格以成長和消費為主,當盈利偏弱且政策偏緊時,四季度市場風格以穩定、金融等偏防守型為主。 該機構認為,從今年四季度來看,預計成長和消費風格可能佔優。建議四季度前半段配置順周期、TMT,後半段配置TMT、核心資產。 近期A股的科技板塊表現強勢,似乎是新一輪反彈的前奏。消息面,OpenAI近日官宣,將在未來兩周内面向Plus和企業用戶推出ChatGPT的語音和圖像功能。此外,最高層強調的新型工業化發展舉措,為科技賽道風格的演繹注入了新的活力,華為鏈的崛起也自主科技方向產生了強大的助推作用,科技股仍然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不過一些機構有不同觀點。光大證券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2年,節後5個交易日上漲概率最高的前5名行業分别為紡織服飾、汽車、建築材料、交通運輸及輕工制造,大多屬於價值板塊。穩健型投資者更可能受益於節後行情。 該機構稱,「價值板塊節後表現更好或許與臨近年末,投資者傾向止盈求穩有關。進入四季度,部分機構及個人投資者會存在一定的止盈求穩需求,因此會更加傾向將股票配置往估值低、波動小的板塊轉移,因此價值板塊可能會有更好的表現。」

9月遊戲版號出爐!AIGC催化下,遊戲行業迎來大變革?

9月26日,A港兩市遊戲股集體衝高。 在A股市場,盛天網絡(300494.SZ)漲5.74%,昆侖萬維(300418.SZ)漲5.43%,冰川網絡(300533.SZ)漲3.65%,三七互娛(002555.SZ)漲2.05%,湯姆貓(300459.SZ)等跟漲。 港股方面,相關遊戲概念股同步走強。其中,友誼時光(06820.HK)漲1.25%,網龍(00777.HK)、心動公司(02400.HK)等均飄紅。 消息面上,遊戲行業再迎利好!時隔近兩個月,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又一批新的國產版號,9月共89款遊戲獲批。 其中,中青寶(300052.SZ)、中手遊(00302.HK)、三七互娛(002555.SZ)、完美世界(002624.SZ)、恺英網絡(002517.SZ)等公司產品在列。 又有89款遊戲版號過審! 從本批名單來看,中青寶(300052.SZ)和中手遊(00302.HK)在這批名單中收獲頗豐。公告顯示,中青寶作為出版單位的《頭號曠工》《彈射之星》《喵星獵人》3款遊戲拿到了版號。 中手遊旗下的《鬥破蒼穹:巅峰對決》《聊天群的日常生活》《鄉村愛情之經營人生》3款遊戲也均取得了移動端版號。 除上述公司外,其他大廠亦有多款重量級產品獲得版號。例如,完美世界(002624.SZ)的《淡墨水雲鄉》、吉比特(603444.SH)旗下雷霆遊戲的《用魔法打敗魔法》《阿瑞斯病毒2》、恺英網絡(002517.SZ)的《鬥羅大陸:誅邪傳說》、湯姆貓(300459.SZ)的《夢幻無間》、三七互娛(002555.SZ)的《贅婿》等產品均在9月獲批名單中。 包括創夢天地(01119.HK)的《女巫日記》、心動公司(02400.HK)的《回響計劃》《出發吧麥芬》、禅遊科技(02660.HK)的《彩塊的旅程》等產品獲得版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獲得版號的遊戲廠商以中小廠商為主,頭部廠商騰訊控股(00700.HK)和網易-S(09999.HK)並不在其中。 不過,這兩家廠商今年在此前的版號批次中幾乎均有收獲,部分已獲版號產品也已上線或正在測試中。譬如,騰訊1月便取得版號的派對遊戲《元夢之星》,以及網易6月取得版號的國產開放世界遊戲《煙雲十六聲》,均在近期公開了最新動向。 今年以來,除8月份之外,每個月均有版號發放,國產遊戲版號總數達到699個。進口網絡遊戲也公佈了兩個批次,共58款進口遊戲版號。 此前機構普遍預測今年下發1000個遊戲版號,按目前的發放節奏來看,這一目標實現概率較大。 市場分析表示,當前遊戲行業版號發放已經步入常態化。對於遊戲公司而言,重點IP產品的獲批,熱門新遊戲的陸續上線,無疑將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 新遊戲有望激發業績新活力 回顧2022年,在宏觀經濟下行,遊戲行業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用戶消費能力下降,遊戲用戶規模遭遇近十年來的首次下降,遊戲行業整體陷入寒冬,遊戲公司業績普遍下滑。 進入2023年,在遊戲版號恢復常態化發放、新品頻出的背景下,行業持續釋放積極信號。 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佈《2023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今年1-6月,國内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442.63億元,環比增長22.2%,回暖趨勢明顯。在用戶規模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國遊戲用戶規模達6.68億人,同比增長0.35%,達到歷史新高點。 據財華社梳理,騰訊、中手遊、創夢天地等多家港股遊戲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均明顯回暖。 其中,騰訊控股(00700.HK)上半年遊戲業務實現收入 928 億元,同比增長約8%,其中本土市場遊戲收入669億元,同比增長約3%,終於扭轉下滑趨勢;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增速也有所回升,同比增長21%至259億元。 中手遊(00302.HK)今年上半年營收15.35億元,同比增長24.6%;歸母淨利潤5682.4萬,而去年同期虧損2190.1萬元,實現扭虧為盈。該公司用戶規模也持續增長。 截至2023年6月30日,遊戲新注冊用戶總數達4868.3萬人,同比增長26.9%;月均付費用戶達到113.2萬人,同比增長20.2%;平均月活用戶達1563萬人,同比增長22.3%。 創夢天地(01119.HK)亦實現大幅扭虧,上半年利潤為4059萬元,去年同期則虧損為2.22億元。造血能力也在持續增強,截至2023年6月30日,創夢天地經營性現金流2.4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44萬元,同比暴增99.69倍。 長城證券指出,遊戲行業價值產出高度依賴新内容供給端的新内容提供,目前供給復蘇力度整體較為強勁,版號數量、質量呈現雙提升趨勢,進一步支撐遊戲行業基本面復蘇,廠商業績有望相繼修復。 「AIGC」將賦能遊戲行業 對於遊戲產業而言,2023年是重回正增長軌道的一年,不僅因遊戲版號發放進入常態化,更有AIGC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 現階段,AIGC已經能完成聊天問答、詩歌創作、代碼寫作等智能交互,甚至可以實現由文字到圖像、視頻的跨模態,發展前景廣闊。 伴隨著AIGC技術的成熟,業内普遍認為,遊戲行業是AIGC的天然適用場景,是AIGC最重要的商業化方向之一。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AIGC正深入滲透進遊戲開發各環節,在遊戲資產生成,内容更新優化和遊戲運營及管理等各個領域的應用正快速落地。遊戲產業正在被重塑,AIGC驅動板塊估值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首創證券指出,遊戲仍是AIGC降本增效落地最確定的方向,AIGC等新技術概念的火熱也驅動遊戲公司加速技術投入,推動行業生產力和產品力的革新;去年遊戲版號發放逐步恢復常態化以來,行業精品產品供給周期逐步開啓,驅動新品密集上線,行業景氣度逐步擡升;經過調整,當前頭部及二梯隊遊戲公司估值水平仍具備較高性價比,疊加新品上線催化以及之後的業績釋放,2023年H2有望持續估值+業績雙擊。

三大指數小幅調整,AIGC概念股卷土重來!

9月26日,三大指數震蕩走低,截至收盤,滬指跌0.43%,深成指跌0.60%,創業板跌0.77%,科創50指數漲0.17%。兩市超14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6656億元。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62.96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賣出29.83億元,深股通淨賣出33.13億元。 AIGC概念、ChatGPT概念股走強,其中,萬興科技(300624.SZ)漲14.47%,焦點科技(002315.SZ)、網達軟件(603189.SH)漲10%。消息面上,根據OpenAI官網信息,ChatGPT即將在兩周内對plus用戶與企業用戶開放一系列新功能,包括圖像讀取與理解,以及語音對話能力。據悉,語音功能將在iOS和Android平台推出,圖像功能將登陸所有平台。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當前仍是AI發展的早期,北美雲廠商持續加大投入,算力基礎設施將先行建設,應用湧現後有望帶來第二輪建設高潮,預計2024年後算力建設需求仍將持續,建議持續關注。 傳媒、遊戲板塊表現活躍,其中,人民網(603000.SH)漲近8%,盛天網絡(300494.SZ)漲5.74%,昆侖萬維(300418.SZ)漲5.43%。消息面上,9月2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9月國產網絡遊戲審批信息,共89款遊戲獲批。東吳證券研報指出,看好遊戲板塊業績持續修復,AI賦能支撐估值向上彈性。展望後續,供給端,遊戲的科技、文化屬性正不斷被認可,遊戲版號有望延續高質量發放趨勢,行業新遊供給有望持續改善。業績端,行業新一輪產品周期已開啓,各廠商新遊相繼上線,將驅動市場規模逐步回升,廠商業績有望相繼修復。 新型工業化概念漲幅居前,其中,威爾高(301251.SZ)、華辰裝備(300809.SZ)、德恩精工(300780.SZ)漲20%。消息面上,9月25日,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主持召開黨組會議,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定位,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持續提升工業現代化水平,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工業4.0、工業軟件等亦走強,其中,賽摩智能(300466.SZ)漲超13%,科遠智慧(002380.SZ)漲停10%。機構分析,數字化與自主化是發展新型工業的兩大關鍵。工業軟件包含「工業」和「軟件」兩大要素,決定了工業軟件的先進程度,而工業軟件的先進程度又決定了工業的效率水平。 跌幅榜上,華為海思、星閃概念、光刻機等板塊走弱,創耀科技(688259.SH)跌11.67%,潤和軟件(300339.SZ)跌7.84%,醫療服務、飲料制造等板塊亦走弱,創新醫療(002173.SZ)、水井坊(600779.SH)均下挫。

【解讀】亞運史上首個「數字人」刷屏!產業鏈投資機遇凸顯

從自動滅蚊機到機器人鋼琴家、無人駕駛冰淇淋車,外媒震撼直呼,機器人「接管」杭州亞運會。 而更為震驚世人的是,本次杭州亞運會開幕式,首次採用數字人點燃主火炬,其從錢塘江「踏浪而來」的名場面,讓人印象深刻。 首創先河:巨型「數字人」點燃主火炬 亞運史上首次!亞運會歷史上首個「數字人」參與的點火儀式,向全球展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9月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現場,由超1億名「數字火炬手」組成的「數字人」與最後一棒火炬手汪順,共同用甲醇燃料點燃杭州亞運會主火炬塔。 此次數字人火炬手背後的技術服務方是支付寶平台,其用技術助力開幕式首創了數實融合。 開幕式總導演沙曉岚表示,「我們需要一個實實在在能夠容納上億人同頻共振的平台。亞組委向我們推薦了支付寶,感謝技術工程師們讓設想變成了現實」。 為了達成這一願景,支付寶工程師為此辛苦付出三年。三年來,針對300多台不同年代、不同型號的手機,進行了超10萬次測試,支付寶工程師們需要用各種技術來保障這些手機用戶都可順暢成為數字火炬手,參與火炬傳遞。 在工程師們辛勤努力下,支付寶通過自研Web3D互動引擎Galacean、AI數字人、雲服務、區塊鏈等多種技術的結合,最終完成了這一使命。 開幕式結束後,數字火炬手還可以收到一張數字點火專屬證書,這張證書通過分佈式技術存儲在區塊鏈上,可以永遠銘記點燃聖火的榮耀一刻。 與此同時,杭州亞運會也通過支付寶App發行首個可升級變形的亞運數字特許商品——「數字主火炬塔」,其由螞蟻鏈提供技術實現鏈上確權存證與發行。 此次支付寶可以說是杭州亞運會大赢家,除數字火炬人外,其還助力亞運會實現全球首次大型演出AR互動創舉,上萬名觀眾在現場通過支付寶放飛許願燈召喚吉祥物。 對於亞運會開幕式展現出的數字技術,中國銀河證券認為,巨大的「數字人」踏浪而來,數實結合點燃主火炬塔讓人耳目一新,這也是亞運歷史上首個「數字人」參與的點火儀式。此舉不僅實現了數字技術和現實世界、科技和藝術的完美融合,也凸顯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魅力。 杭州: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現場,數字人驚豔世人,也向全球展示了江南水鄉杭州這座旅遊之城的數字軟實力。 一直以來,杭州以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多彩的文化而聞名全球。同時,它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城市,擁有許多重要的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迹。 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杭州也成為了數字經濟的重要創新之地,企業、科技、資本等元素持續匯聚,湧現出了阿里巴巴(09988.HK)、OPPO、中電海康、海康威視(002415.SZ)、網易(09999.HK)等一批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凸顯產業集群效應。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之一,阿里巴巴也涉足了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其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廣泛認可。 作為2022年度高新區(濱江)數字經濟龍頭企業之一,海康威視是數字技術的代表企業之一,其市值已超過千億元,成為了一家國際領先的安防龍頭企業。 作為安防監控領域的領先企業,大華股份(002236.HK)在數字化轉型和創新方面也有著不俗的表現。 此外,杭州的數字經濟代表企業還有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杭州華為企業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上述這些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不斷創新和發展,為杭州的數字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23年上半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投資分别同比增長29.3%和60.5%。 日前,杭州還將數字經濟定調為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近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大會,明確了高水平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新目標新任務。 總之,杭州憑借其獨特的文化魅力、科技創新環境以及政府的支持,成為了數字經濟的重要創新之地和發展中心。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拓展,相信杭州還將繼續引領這一領域的發展。 虛擬人:產業鏈投資機遇凸顯 國内數字經濟百花齊放,產業鏈投資機遇凸顯。以數字人、虛擬人技術路線為例,中國銀河證券認為,「數字火炬手」參與亞運賽事展現出了虛擬數字人的巨大發展潛力。 當前虛擬數字人主要應用於影視、娛樂、金融等領域,未來有望逐步拓展至大型演出、發佈會、直播、遊戲等行業。 隨著AI技術發展,AIGC等人工智能技術不僅簡化了制作流程、降低了制作成本,還提高了虛擬人的擬人化程度和交互性,使得虛擬數字人將逐漸具備看得見、聽得懂、會表達的能力,具備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根據量子位《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3億元,成為資本爭相佈局的朝陽產業。 從產業鏈發展看,虛擬數字人的產業鏈由上遊顯示設備、芯片和算力承載設備等上遊軟硬件支撐、中遊數字人產品生產運營,以及下遊ToB、ToC、ToG等應用場景組成。 產業鏈上遊代表企業有Meta(META.US)、影創科技、EPSON、英偉達(NVDA.US)等。 產業鏈中遊主要有Vicon、騰訊(00700.HK)、百度(09888.HK)、搜狗(SOGO)、商湯科技(00020.HK)、創幻科技、凸顯、相芯科技和科大訊飛(002230.SZ)等。 產業鏈下遊主要有騰訊、阿里巴巴(09988.HK)、湯姆貓(300459.SZ)、風語築、藍色光標(300058.SZ)、芒果超媒(300413.SZ)、元隆雅圖、天地在線、奧飛娛樂、映宇宙(03700.HK)等應用主體。 從產業鏈發展看,一些互聯網大廠在虛擬人等數字技術里的延伸較為廣泛,基本實現產業鏈全覆蓋。 小結 杭州亞運會為虛擬人發展添了一把火,將杭州數字經濟發展推到前台,杭州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戰略也非常誘人。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產業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拓展,虛擬人產業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其也將成為數字經濟發展最直觀的創新力和增長點。

【車企動態】中大型SUV賽道新勢力?極石汽車獲10億美金融資

繼上月推出首款大中型SUV加入造車新勢力陣營後,極石汽車近日再度博得市場的眼球——收獲高達10億美金的戰略融資。 極石汽車於9月22日發佈消息稱,魏橋創業集團戰略投資洛轲智能(極石汽車所屬主體),持續提升北京汽車制造廠的智能制造超級工廠能力,持續深度賦能極石汽車,總投資額達10億美金,計劃用於全鋁車身研發,一體化壓鑄技術和短流程智造工廠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在造車市場獲得巨額融資的企業並非極石汽車這一家。吉利汽車(00175.HK)旗下的極氪獲得寧德時代(300750.SZ)參投的7.5億美元A輪融資;今年6月,蔚來(09866.HK)(NIO.US)獲得中東「金主」豪擲11億美元;今年8月,恒大汽車(00708.HK)「續命錢」到貨,獲得了總部位於阿聯酋迪拜的紐頓集團(Nadaq:NWTN)約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燒錢力度越來越大的今天,魏橋創業集團為何如此豪氣,將重資砸向名氣不大的汽車品牌? 定位戶外SUV,估值近30億美金 極石汽車的誕生,離不開80後商界強人昌敬。 昌敬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曾在微軟、騰訊(00700.HK)和百度(09888.HK)(BIDU.US)分别擔任過程序經理、高級產品經理和高級經理一職。其於2014年創立了石頭科技(688169.SH),成功背靠小米生態鏈起家,石頭科技市值巅峰時曾超過千億。 昌敬的夢想不僅僅是掃地機器人,作為戶外自駕越野發燒友的他,造車進入了他的創業藍圖中。 2021年,昌敬成立了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洛轲智能」),這是一家定位為聚焦智能汽車創新的公司,昌敬計劃借此打造一款「兼具城市+戶外場景性能」、能夠媲美奔馳G級的增程式越野車。 成立以來,洛轲智能與CATL寧德時代、聯合汽車電子、博世、大陸集團、小馬智行、NVIDIA(英偉達)、禾賽科技(HSAI.US)等相關企業展開合作,以實現對車輛的深度智能控制。 洛轲智能由於並未直接獲得生產資質,後來找到了北京汽車制造廠從事生產,洛轲智能則主要提供智能化方案和設計。北京汽車制造廠背後的股東則是魏橋創業集團,其最早屬於北汽集團,2015年時被北汽集團掛牌轉讓,今年年初被魏橋創業集團收購了大部分股權。 而在此次對極石汽車作出10億美金戰略投資之前,魏橋創業集團就向洛轲智能伸出了友誼之手。今年8月,魏橋創業集團與洛轲智能共同對外宣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基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達成深度合作共識,將共同為新能源汽車全車輕量化、智能化賦能。 魏橋創業集團來頭不小,其是山東第一民營企業,位列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國内頭部棉紡織企業魏橋紡織(02698.HK)。 洛轲智能自成立之初就有著令同行羨慕的吸金能力。 企查查資料顯示,洛轲智能成立僅兩年半就累計獲得6輪融資,今年2月底估值接近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219億元。投資洛轲智能的投資機構可謂明星璀璨,包括了騰訊、IDC資本、紅杉中國、啓明創投和光速中國等。 不過,在胡潤研究院今年4月發佈的《2023全球獨角獸榜》中,洛轲智能的估值與企查查數據存在較大差距。洛轲智能以140人民幣的估值躋身2023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位列第504名。 憋大招搶佔中高端SUV市場? 憑借著多家合作夥伴的助力以及融資帶來的資金支持,洛轲智能的發展相當迅速。 洛轲智能成立僅一年,便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汽車科技行業内迄今為止最快獲得此榮譽的科技企業。 研發方面,洛轲智能當前員工總數超過1000人,科研人員佔比超過75%,平均年齡35歲,公司成立首年人均專利申請超1.8件。截至2023年2月,總共申請專利近500件。 僅成立兩年半,洛轲智能便發佈了首款車型。今年8月,極石汽車首款車型極石01正式發佈,新車型提供6座和7座兩個版本,售價分别為35.99和34.99萬,預計將於今年11月份實現交付。 作為一款智能豪華SUV,極石01採用了雙電機四驅增程電動系統,CLTC綜合續航里程達1338公里,WLTC綜合續航里程1115公里。從官方提供的資料來看,不論是全國統一零售價,還是車身尺寸和内部空間,以及驅動形式和智能配置,極石01的各項參數都和理想汽車(02015.HK)旗下的理想L8非常接近。 目前,國内30萬-40萬元是電動化滲透率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區間之一,為汽車市場的一塊「香饽饽」,因此有多家頭部車企均佈局了相應的新能源SUV車型。理想L8是當下國内大型SUV市場當中十分暢銷的一款車,今年8月位居中大型SUV銷量排行榜的二位,銷量破1.1萬輛。洛轲智能切入這一市場,不難看出為了與理想和蔚來等造車新勢力搶奪中高端SUV市場。 魏橋創業集團的支持下,極石汽車市場擬快速展開佈局,計劃今年年底前將在全國17個城市開設17家體驗展廳,11家交付中心,11家服務中心,同時在55個城市内建設授權62家钣噴服務中心。 同時,洛轲智能大量招兵買馬,意在加大商業化步伐。企查查資料顯示,今年3月底以來,洛轲智能發佈了多達283個職位的招聘信息,招聘的崗位包括智能網聯功能架構工程師、智能駕駛行車系統開發崗、法務經理、汽車交付店長、服務運營高級經理等,辦公地點含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寧波和鄭州等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洛轲智能的高管團隊中,還有一位來自前威馬汽車合夥人閏楓,其於2021年與昌敬等人聯合創立了洛轲智能,目前在洛轲智能擔任CEO一職。 至於極石01上市能否獲得市場的認同,目前尚未有其相關銷量數據。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越來越卷的今天,極石汽車要實現突圍,前方的路也許並不平坦。

華為概念傍身,捷榮技術飙升3.3倍!又一場「擊鼓傳花」遊戲?

2023年9月25日下午,華為的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正式開始。 而在當日早盤,概念股捷榮技術(002855.SZ)在盤中破板後迅速反攻直接再度封死漲停板,順利實現4連板。而自8月29日至今,在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里,該股已經累計飙漲326.9%。 眾所周知,這段時間的A股市場整體表現相當萎靡,捷榮科技股價的持續逆勢走強放在近期市場中那真的是「遙遙領先」,也顯得格格不入。 由於捷榮科技缺乏基本面支持,不少投資者表示看不懂,亦擔心會演變成另一場「割韭菜」或「擊鼓傳花」的資本戲碼。 誰在炒作捷榮技術? 從消息面來看,8月29日,華為Mate 60 Pro在未開發佈會的情況下突然上市,迅速引起轟動,並引發了一波搶購熱潮。 相應的,A股市場也因此掀起了一波華為概念炒作熱潮。 據悉,捷榮技術在精密模具和精密結構件領域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目前已是多家全球知名品牌廠商的主要供應商,並已成為三星,華為,TCL等公司的核心供應商。 身為華為概念股,捷榮技術也得到了資金青睐,8月29日穩穩收獲8個點的漲幅,且接近放出倍量。 而後,走著走著,捷榮技術就成了華為概念「領漲」龍頭。 從資金面來看,在上漲過程中,該股的單日成交額從最開始的千萬元級别逐漸放大至億元級别,隨後一路攀升至十億元級别。 隨著股價的持續飙升已經成交量的逐級放大,此時的捷榮技術已不僅僅是華為概念龍頭這麽簡單,其實已經成了資金合力打造的全市場標桿,早已「化妖」,近期的漲幅已經遙遙領先於劍橋科技(603083.SH)、恒為科技(603496.SH)等其他華為概念股。 9月22日的龍虎榜顯示,買入及賣出前五席位中既有機構專用,也有東財拉薩東環路第二營業部等席位。 可見,在這波大行情里面,既有遊資的貢獻,也有機構資金及散戶的功勞。對於一些資金來說,畢竟前段時間市場相當不景氣,在明星龍頭上抱團「混飯吃」會簡單一點。 股價飙漲有沒有底氣? 不過,雖然漲得多,但從業績上來看,捷榮技術未必當得起「市場標桿」這個名頭。 數據顯示,該公司近些年的營收整體處於增長之中,不過增速並不算快。在利潤端,其歸母淨利潤規模很小,且在2021年、2022年連續出現虧損。 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營收同比下降31.53%至9.47億元,而其歸母淨利潤則虧損了0.47億元。 捷榮技術稱,2023年上半年業績下滑是因為受宏觀經濟及消費電子行業整體需求持續疲軟影響,以智能手機為主的終端產品市場需求訂單量和出貨量下降。 結合業績來看,就算華為Mate 60 Pro大賣,預期會帶來業績上的提升,但基本面的變化只怕也跟不上股價的上漲幅度。 綜合而言,捷榮技術股價大漲主要還是資金抱團炒作的結果。 而因為股價飙漲,該公司還兩度收到深交所的監管函。 其中,第一封為9月8日發出的問詢函,捷榮技術沒有按期回復。9月14日,深交所再度發出關注函,而捷榮技術於9月19日作出回復。 在回復中,捷榮技術稱,近期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同時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復中,捷榮技術還披露稱,公司控股股東捷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9.9%的股權轉讓按期進行中。 而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其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為51.13%。也就是說,該公司控股股東想要轉讓將近6成的持股。 控股股東大比例轉讓所持有的股份其實是一個比較負面的消息,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結語 總的來看,在華為Mate 60 Pro上市銷售的消息以及市場環境不佳的大背景下,捷榮技術成為各路資金合力打造的市場標桿,然而該公司的業績表現並不好,目前的股價已明顯脫離了基本面。 華為概念股後續能不能續上「火力」,也需要看看9月25日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有沒有什麽超預期的地方。 而捷榮技術已經漲得太多,資金也有動力趁此機會兌現收益,因此一旦風聲不對,該股或將面臨暴力砸盤的風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港股及A股市場「妖股」頻發,投資者應謹慎對待,切莫追高。

【傳統汽車巨頭逆襲】摒棄舊豪門包袱,奔馳全面奔「綠」

說起歐洲汽車豪門,梅賽德斯-奔馳是無法被忽視的名字。 至今已有137年歷史,梅賽德斯-奔馳是汽車的發明者,領導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汽車工業革命。 卡爾·奔馳於1886年1月研制成功了單缸汽油發動機,發明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三輪車,被譽為「汽車之父」,於是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認為世界汽車誕生日。 另一邊廂,戈特利佈·戴姆勒與威廉·邁巴赫將奧託四衝程發動機改進後,於1883年推出第一輛戴姆勒卧式發動機,兩人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開發出著名的戴姆勒單缸發動機,這個被稱為「祖父鍾」的發動機,是汽車生產史上的第一個關鍵里程碑。 1886年,為了紀念妻子的43歲生日,戴姆勒訂購了一輛馬車,並安裝上他的立式發動機,於是,戴姆勒的首輛汽車誕生。1897年,戴姆勒的公司生產出「鳳凰」牌小客車,1903年,以戴姆勒公司主要投資人的女兒教名「梅賽德斯(Mercedes)」命名的小客車投產,並申請了品牌專利權,1909年,戴姆勒的兒子根據父親偏愛的星徽圖案而設計出沿用至今的三叉星徽。 1924年,多年的競爭對手戴姆勒汽車公司與奔馳公司攜手組建合資企業,通過協調的設計、生產技術、採購策略、銷售和廣告來保持競爭力。 1926年6月,戴姆勒-奔馳股份公司成立,新公司於10月份的柏林車展上展示了第一個戴姆勒-奔馳產品系列。 137年過去了,梅賽德斯-奔馳集團成為全球豪車界響當當的名字。 然而,在21世紀,時代變了,汽車工藝也變了。 在過去,發動機是決定汽車性能的關鍵,而在這個時刻關注能源使用效率與可持續發展效率的新時代,環保成為主課題。以發動機起家的舊貴族們如寶馬與奔馳,既有優勢不再成為優勢,而擁有技術與產業鏈先發優勢的特斯拉(TSLA.US)與比亞迪(002594.SZ)一躍成為新貴,並開始動搖這些舊貴族的地位。 奔馳當前的業務結構 戴姆勒於2021年分拆和剝離了商用車業務,並於2022年2月1日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集團。目前,梅賽德斯-奔馳劃分為三個子集團: 梅賽德斯-奔馳轎車:品牌包括邁巴赫Maybach,AMG,奔馳純電車型梅賽德斯-EQ以及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車聯應用軟件Mercedes me; 梅賽德斯-奔馳客貨車分部; 梅賽德斯-奔馳服務:包括梅賽德斯-奔馳銀行,梅賽德斯-奔馳金融服務,車輛租賃和車隊管理供應商Athlon,奔馳車載支付系統Mecedes Pay,以及梅賽德斯-奔馳租車公司。 從收入貢獻來看,儘管奔馳客貨車分部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但轎車分部才是最大的收入及利潤來源,截至2023年6月末止的12個月,轎車分部貢獻了總收入的74.33%,貢獻了經調整息稅前利潤的76.46%,見下圖。 奔馳決定全面奔「綠」 豪奢了一個多世紀,梅賽德斯-奔馳在新的世紀,面對新的變化,不得不放下舊貴族的矜持。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在全球銷售汽車和提供服務,在歐洲、北美和南美、亞洲和非洲設有30多個生產設施。該集團持續進一步開拓其各個洲的生產網絡,並重新調整其產品組合,更聚焦於電動汽車。與此同時,該集團還在三大洲建立全球電池生產網絡。 2023年上半年,包括混動汽車在内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轎車分部總銷量的18.41%,比2022年同期提升了4.29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的佔比只有11.07%。客貨車分部的純電動汽車銷量佔比更低,只有3.94%。 儘管該集團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顯著,但是數量仍偏低,截至2023年6月末止的12個月,其純電汽車銷量為20.34萬輛,僅相當於特斯拉同期銷量的12.42%,比亞迪(01211.HK)的16.66%。為此,梅賽德斯-奔馳集團作出了如下計劃: 梅賽德斯-奔馳轎車分部:系統地投資於高效動力系統的開發,從而為全電動的未來奠定了基礎。轎車分部的目標是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2030年之前實現全電動化。 「純電動」的戰略目的是促成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加速轉型,同時進入全電動、軟件驅動的未來。2021年,該分部引入電動平台電動車架構(EVA),EQS、EQS SUV、EQE和EQE SUV車型就是基於這個平台生產。在2025年左右,將推出面向電動汽車的梅賽德斯模塊化架構(MMA)平台,專注於緊湊型和中型車領域。2025年,該分部計劃再推出兩款純電動平台——梅賽德斯-奔馳電子架構(MB.EA)和AMG電子架構(AMG.EA)。與此同時,該分部也在推進車輛智能聯網、自動駕駛系統和新移動概念的發展。 梅賽德斯-奔馳貨車分部:是一個完整的組合貨車的全球供應商。在商業領域提供的車型包括Sprinter大型客貨車,Vito中型客貨車(在美國以Metris銷售)和Citan城市廂型車。在私人客戶細分市場,梅賽德斯-奔馳客貨車的範圍包括V級全尺寸多用途車,Marco Polo露營車和休閑車,以及於2022年推出的T級車。 當前,該分部的目標是成為電動汽車的領先運營商,正在有系統地實現所有車型系列的電氣化,其推出了四款全電動客貨車:eSprinter、eVito廂式貨車、eVito Tourer以及EQV多用途車。2022年推出了全電動EQT和eCitan。貨車分部將在所有細分領域供應全電動貨車。該分部已經發佈了eSprinter,已於2023年下半年在美國和加拿大接受訂單,隨後會在2023年末在歐洲市場上發佈。 在2023年5月16日的戰略更新中,梅賽德斯-奔馳客貨車分部公佈了其重點戰略,該戰略旨在實現私人和商用客貨車領域的盈利增長。主要目標包括進一步加強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地位,提高成本競爭力,以及在電動汽車和數字體驗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梅賽德斯-奔馳服務分部則支持集團全球汽車品牌的銷售工作,提供定制化的移動服務和金融服務。這些服務包括為終端客戶和經銷商提供從租賃和融資到保險解決方案的金融服務套餐,為企業客戶提供靈活的訂閱和租賃車型及車隊管理服務,後者主要通過Athlon品牌提供。此外,目前也提供創新的移動服務。 服務分部擁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到2025年,奔馳將成為電動時代全球最大的豪華車領域金融和移動服務供應商。奔馳希望成為客戶的首選公司——不僅在融資和租賃方面,還包括車隊管理、靈活的租賃和訂閱服務,以及保險和其他汽車相關服務。 電池方面:正如前文所述,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電池決定了新能源車廠的成敗,所以梅賽德斯-奔馳在電池領域的投資佈局也已鋪開。 梅賽德斯-奔馳轎車於2022年3月15日在美國阿拉巴馬州開設了一家全新的電池廠,幾個月後,全電動梅賽德斯EQ車型在美國投產。目前梅賽德斯-奔馳正在阿拉巴馬生產EQS SUV和EQE SUV,美國的這家先進的電池廠將為這些新車型供應電池。 2022年3月22日,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與PSA汽車公司、歐寶汽車有限公司和Saft EV […]

Would you like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on latest updates? No Yes